朱铁玉:中国道学文化传播探索新范式
- 文章来源 : 《新豫商》杂志
- 发布日期 : 2013-08-10
- 阅读数 : 3259
美国洛杉矶罗耀拉大学哲学系教授王蓉蓉说,为什么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,中原出现了个朱铁玉?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现象。陈义初会长曾提到河南有“五个第一”,而我说应该有“六个第一”。“第六个第一”就是河南出了个朱铁玉,因为他在道学文化国际化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。
2011年岁末,朱铁玉再发力,他的道学文化推广计划向海外又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。
12月28日,由朱铁玉发起的澳门豫商联合会在澳门成立。与其他商帮分支机构成立不同的是,澳门豫商分会成立的同时,澳门世界道学研究会也随之挂牌。会上,还举办了澳门、香港支持中原经济区经济文化论坛,来自海内外三百余名豫商代表、专家学者共襄盛会。
作为来自中原民间致力于中国道学文化传播的开拓者,朱铁玉希望通过澳门这块东西方文化交汇地为支点,将中国道学文化推向世界,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摸索出一条新范式。
当孔子学院作为国家意志被推广到世界各个角落的时候,作为道学文化忠实传播者的朱铁玉有了另一种想法,他希望将源于中原的道学文化通过开办“老子学院”的方式传播至海外,希望在不久的将来,“老子学院”能像孔子学院一样在世界各地遍地开花。
面对未来,他信心满满。他相信老子说的“道生一,一生二、二生三,三生万物”,到“三生万物”的时候,文化所迸发出的生产力,将会引发又一次“文化革命”。这与他现在经营的凤凰城比起来可谓小巫见大巫,有天壤之别。
凤凰涅槃
在河南省会郑州市区东南角,矗立着一座营业面积超过40万平方米,园区拥有4000多家商户,号称建材家居商进入中原市场的首选地、中部乃至亚洲最大的建材家居及物流业荟萃地的建材城,这就是朱铁玉苦心经营近十八年的得意之作凤凰城。
自幼贫寒,没多少文化的朱铁玉在母亲那里继承到了很多朴素的道理,“万事和为贵”、“家庭和睦”、“和气生财”,这些言传身教深刻影响着他后来的人生轨迹,伴随着他走过过挫折和失败,伴随着他一步步走向成功。
短短几十年,朱铁玉不仅在创业之路上斩获颇丰,成为中原乃至中部地区建材市场的执牛耳者。在人生之路上,经过初期的年少轻狂、摸爬滚打,层层蜕变,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人生观和价值观。他能体悟到什么是“大道至简”、“返璞归真”、“绝学无忧”的智慧,平时不仅以“大事必作于细,难事必作于易”、“利而不害,为而不争”的行为准则叮嘱下属,也以身作则,校对着自己的言行。在对中原传统文化“道”的体悟中,在生活和经营中他体会到了顺其自然、“无为而为”的妙谛,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然,水到渠成,挣钱似乎成了一件最容易的事。
朱铁玉在平平淡淡的生活中享受极致的简单、快乐,在快乐中生活、工作,平静对待社会和人生,名利和竞争。当有人问他“现在的你,财富有了,声望有了,还追求啥?”时,使他陷入了沉思。
《道德经》开篇说:“道可道,非常道。名可名,非常名。”人求名,当求“非常名”,要敢于舍弃已拥有的名和利,能为后代留下些值得传承的东西才是真正永恒的。作为一个负有公众责任的企业,在创造经济效益造福社会的同时,更应该创造出更多的精神食粮为人民服务。朱铁玉开悟了。
凤凰,传说诞生于中原,是人世间幸福的使者,每五百年,要在在烈火中新生,其羽更丰,其音更清,其神更髓。如今,这只蛰藏于中原腹地的凤凰似乎已完成了人生蝶变,要凤飞九天了。
取舍之道
在澳门,记者寻隙见到了朱铁玉,一落座,朱铁玉随意说了句,咱聊聊“道”,就自然切入了话题,在海阔天空的神侃中,我们逐渐了解了他的心迹。
在他看来,当今社会出现了道德缺失、人心浮躁、价值观混乱的现象,中国的道学文化能拯救人心;只有从古老的道学文化学习中遵循自然万物的自身规律,才能和谐共处,还世界以清明。
在朱铁玉看来,人生其实就是一个如何取舍的过程。“老娘说过,该花的绝不小气,不该花的不要浪费。”中国有句话叫小舍小得,大舍大得,不舍不得。但朱铁玉并不这样认为,他认为这句话是错的,应该是会舍会得,然后才是小舍小得,大舍大得,不舍不得。常言说,种瓜得瓜,种豆得豆。关键在于是你想种瓜还是想种豆,这就是取舍之道。
为了做好有关道学文化传播的工作,朱铁玉可谓魄力非凡,深得取舍之道的智慧。
2008年,在中国房地产狂歌猛进,全国各地“地王”层出不穷的时候,朱铁玉却独出机杼,把旗下的地产项目毅然舍弃,欲全力进军对道学文化传播与推广。他相信只有中国的道学文化才能教化人心,拯救这个社会,能为为今天混乱的世界找到出路和方向。
他计划用3至5年的时间建成一个占地面积500-1000亩的道学文化研究基地,供道学专家、学者及爱好者研究、学习和交流,为未来世界各地的道学院培养师资,推动道学这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向世界各地传播。为他更为宏大的计划——在世界上推广“老子学院”,奠定强大的后备基地。
为了更好地让世界了解中国文化中的“宝贝”,他忠实遵行他老母亲“该花的绝不小气”的教诲,在远至大洋彼岸、近至祖国各地,不计成本、不遗余力地进行着道学文化的推广工作。
2009年11月,他出资千万余元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”首届国际老子道学文化高层论坛”,与来自25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名代表一起讨论以”大道、科学、和谐、健康”为主题的话题。紧接着,又在郑州主办了由海峡两岸的300余名道学专家参加的”道学文化学术交流”活动。
2010年3月,他在河南郑州正式成立中原地区首个道学文化研究、交流组织——“中国道学沙龙”,并召开了首届论坛,邀请国内外20余个国家和地区的100余名学者,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和交流。之后,连续在北京、河南等地举办了形式多样的国学课堂和道学论坛。
对于此次为何选择在澳门成立豫商联合会和澳门世界道学研究会,他回答的简单利落:“西方文化从这里进入到了内地,我们的中华文化也应该从这儿送给世界。”
大道从简
在文化论坛上,朱铁玉与豫商联合会会长、原河南省政协副主席陈义初、北京师范大学教授、博士生导师郑海凌、美国洛杉矶罗耀拉大学博士王蓉蓉一起坐而论道。他们上下古今,纵横捭阖,对中国道文化进行了深入浅出地解说。
因“道”与朱铁玉结缘的美籍华人学者王蓉蓉为参加此次论坛,不惜飞越万里赴会,她对记者说,她每年会参加几个国际性的学术会议,但像本次商学会和文化研讨会同时举行的还是第一次参加。
这次活动河南和澳门联系在一起意义深远,因为河南不仅是中原文化的发端地,还是道学鼻祖老子的诞生地,道学文化的祖根地。而澳门则远在四百年前,由西方传教士利玛窦从此登岸,开启了西方文明进入中华内地的先河。这一中一西,一进一退,看起来异常有趣。
王蓉蓉说,为什么在中国崛起的过程中,中原出现了个朱铁玉,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现象。陈义初会长曾提到河南有“五个第一”,而我说应该有“六个第一”。“第六个第一”就是河南出了个朱铁玉,因为他在道学文化国际化的道路上迈出了第一步。
什么是文化?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。郑海凌说,对于精神财富,文化是一种价值观,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史,五千年来治理国家的历史,实际上最本质的一句话就是“家文化”。
如何治理家呢?就是和。朱铁玉讲一口浓重的河南话,其中有个字非常显眼,那就是“中”,“中”是什么?中是不上不下,不左不右,不前不后,恰好合适的位置为“中”。中就是刚刚好,“中”就是“和”,“和”是什么?法于阴阳,和于术数,究天人之际,通古今之变。《中庸》中说“致中和,天地位焉,万物育焉”。达到中和者,天地各在其位生生不息,万物各得其所成长发育。大千世界,芸芸众生,都得到“和”的环境,天清地宁而定位,万物赖此而生发。天地和合,阴阳平衡。政通人和,天下太平。家庭和合,上慈下孝,福寿安宁。惟其“和”,才可以科学发展,惟其“和”,可以互睦共荣,世界和平。
陈义初在论坛中强调,我们讲实事求是,什么是实事求是?实事求是就是要尊重客观规律来做事情。《道德经》真正的内涵讲的是道,道是讲自然规律。老子说:“大道泛兮,其可左右,万物恃之以生而不辞。”孔子又说:“道也者,不可须臾离也,可离非道也。”南怀瑾先生说:“道是形而上的全能及本体,是形而下的众物、情理及运动法则(规律)。”毛泽东也说过:“道是宇宙之间的普遍真理。”我们把道德经研究清楚了,就会清晰地看到我们的过去现在和未来。
意大利的哲学家克罗齐曾经说过,一切的历史都是现代史,其实我也认为一切的思想史也是现代的思想史。推动中国道学文化的传播,是食古不化,进行照搬照抄?还是活学活用对优秀的道学文化进行重新解读以为当代所用?我们自然是选择后者。
生活中我们会面对很多纷杂的事物,而违背“道”的事情也是层出不穷,今年5月份,郑州市两座清代的百年民居一座倒在了“挖掘机”的巨手下,另一座被烧成了灰烬,一些试图保护古宅的村民顿时陷入了沉思,难道这就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吗?有些时候我都在想,中国的发展已经到了势不可挡的地步,城市化的进程也越来越快,但是我们究竟该怎样去适应这个快速发展的社会呢?我想我们应该多加强文化方面的教育和引导。当前研究道学文化,一方面能更好地治理我们的国家和社会;另一方面能更好地重构中华民族的道德文化建设。在这样的基础上,我们的社会才会变得更加和谐,我们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才会越来越高。
“天之道,利而不害;圣人之道,为而不争。”经常把这几句话挂在嘴边的朱铁玉“顺其自然”地推开了澳门这扇门,此时的他觉得“文化好玩得很”。
站在海边,海浪轻吻着朱铁玉的脚丫,海鸥在他头顶掠过,嘎嘎地叫着飞入天际。他眯起眼睛向远处眺望,远处海天一色,无际无涯,不知道他看到些了什么。